刘小群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天然山泉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收悉,感谢你对我州天然饮用水产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结合我委的工作职责,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州水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全州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水企业有57家,产能在750万吨/年左右,其中具有瓶装水生产能力的仅有5、6家。具体分布在黄平县7家、榕江县6家、锦屏县5家、天柱县5家、镇远县5家、凯里市4家、台江县4家、施秉县4家、雷山县3家、岑巩县3家、黎平县2家、从江县3家、麻江县1家、丹寨县1家、剑河县1家、三穗县1家。企业最大产能规模的有25万吨/年,最小规模的有0.05万吨/年以下,发展极不平衡。
2016年全州水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分别是贵州省黔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飞龙雨实业有限公司、贵州省施秉县中华山矿泉水厂、贵州省云中泉纯净水有限公司、贵州省黔露健康水有限公司、贵州省黎平澳尔华绿色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贵州天赐竹根水有限责任公司,共完成产值4.62亿元,今年1-4月完成产值1.59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我州水资源丰富但单个水资源储量不大,饮用水生产企业受资金、水源地等原因的制约,规模小,布局比较散和混乱,企业管理滞后,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而企业资产负债率、地区市场化水平和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水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原因。
(二)饮用水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的推广力度不够。大部分水企业是小作坊企业,饮用水生产装备设施简陋,工艺简单,对市场进行低价竞争,是扰乱市场秩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桶装水市场。
(三)由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造成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使整个行业处于艰难阶段,20年前桶装水销售平均价格在10元/桶,20年后的今天桶装水销售平均价格还不足10元/桶,只有9元/桶左右。可是生产成本却大大增加,生产人工从400元/月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元/月,送水费从0.8元/桶增加到现在的2.5元/桶,还有其他的各种费用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企业生存艰难。
(四)全州目前水企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直营加加盟的经销模式,90%以上企业销售半径不会超过100公里,而大多数企业只是限于当地和临近县销售,所以销售量不大,桶装水、瓶装水是一个量的产品,有量才有利润,可是全州桶装水的出厂价平均价格在2元/桶左右,所以绝大多数企业处在盈利线下。
三、下一步我们工作打算和安排
(一)成立由分管工业的副州长任组长,州工信委、州发改委、州国土资源局、州食品药品监督局、州投资促进局、州水务局、州金融办、州质监局、州商务局为成员单位的全州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工信委,负责协调全州水产业发展工作。
(二)摸清家底,找准定位。由州国土资源局牵头,州水务局、州食药局、州环保局参加的州天然饮用水的资源情况,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调研找准定位,为全州水产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证。
(三)做强做大龙头水企业。严格按照天然饮用水准入门槛和标准,进行行业专项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和控制产能,加强保护水资源开发,并积极打造和完善黔东南好水好资源宣传平台。以贵州省黔之源食品有限公司和黎平澳尔华绿色食品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品牌授权、统一标准等方式整合全州水企业,做到创品牌、提品质、增品种做强做大龙头水企业。
(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我州水资源,抓住各种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经济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先进、社会责任心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吸引社会力量多元化投资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谋划、储备、建设一批重点饮用水项目,不断壮大我州天然饮用水产业规模。
(五)保护为先,持续开发。水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但十分珍贵,一旦遭到污染与破坏,难以恢复。要抓紧我省健康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以保护引领发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进一步理顺关系,实现取水、饮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明晰水权,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一个宽松的软环境,促使饮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黔东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ICP备案号:黔ICP备19012470号 办公地址:贵州省凯里市北京东路21号
主办:黔东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5226000005 公安备案号:52260102556258 联系方式:0855-8226951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