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医药资源丰富、品类齐全,苗药、侗药各具特色,具有发展民族医药产业的先天优势,2023年以来,省级层面大力支持黔东南州发展民族医药产业,黔东南州抢抓机遇,细化措施,全力推动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全年全州纳入调度的民族医药企业2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9.83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规上民族医药企业1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2.6%。
一是完善产业规划。根据省政府明确支持我州重点发展硅精深加工(玻璃为主)、民族特色食品和民族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要求,我州将民族医药纳入了“5+N”工业主导产业,明确了民族医药产业链全景图和发展路线图,编制民族医药产业“一图三清单”,确定重点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重点谋划民族医药招商项目26个,已签约项目6个。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打造了黔东南高新区、剑河工业园区、从江洛贯经开区3个民族医药产业园区,围绕民族医药促进产业集聚。在黔东南高新区,州级每年安排新型工业化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黔东南高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培育民族医药品牌等,目前已培育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贵州飞云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亿元以上企业。在剑河工业园区,打造了全省首家民族特色食品和民族医药产业园,推动京诚药业等重点企业发展。在从江洛贯经开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州级每年安排新型工业化资金500万元,支持粤黔共建东西部协作现代产业园建设,打造了“瑶浴+康养”、“瑶浴+种植”、“瑶浴+产业”基地。
三是加强争资争项。根据省厅和州委、州政府工作安排,州工信局制定了《黔东南州新型工业化专项组办公室关于深入实施领导领衔推动新型工业化重大项目机制的通知》,明确州、县(市)级领导领衔项目清单,持续深入开展项目“大服务、大走访”工作,扎实做好对民族医药企业项目的指导工作。目前全州重点推进民族医药产业项目9个。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资金难、融资难问题,2023年,帮助民族医药企业获得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等共计280万元,其中,贵州京诚药业有限公司获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20万元。
四是强化产销对接。牢牢把握佛山对口帮扶黔东南机遇,组织全州民族医药企业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医药制造加工企业合作,拓展销售渠道。组织京诚药业、朗佑堂等10家医药企业参加全国第84次药品交易会,达成合作意向企业44家,涉及金额约600万元。加大全州民族医药产业市场推广力度,帮助州内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寻求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