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徐麟书记“扬优势强产业”的指示要求,黔东南围绕目标思路、基础优势、产业链条和营商环境,聚焦“四个精准”,全力推动大健康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思路。黔东南州中药、苗侗医药资源丰富,有着“天然药库”“苗侗药都”的美誉,加之国发〔2022〕2号、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桥头堡”文件等政策机遇,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上国家多重政策叠加有力支撑,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正当其时。黔东南州抢抓机遇,将大健康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纳入“5+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围绕大力开发民族医药资源、深入挖掘苗侗医药民间药方、研发苗侗医药系列产品、讲好黔东南苗侗医药传奇故事,加快构建具有黔东南苗侗医药特色和富有影响力的健康医药现代产业体系。争取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
二是精准施策,持续夯实基础优势。从已查明的2831种中药资源中认真分析研判挑选,明确重点培育种植天麻、太子参、钩藤、淫羊藿等16种中药材。持续加强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大力推广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全程跟踪做好原材料质量监管,督促监管生产主体落实绿色优质相关要求,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品来源可知、去向可查,多管齐下确保原料数量足、质量优,为大健康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上半年,16种重点中药材种植面积130万亩,同比分别增长10.55%,鲜品总产量46.81万吨,同比增长19.16%。
三是精准发力,健全建强产业链条。统筹州、县两级资源,集中力量建设黔东高新区、剑河工业园区、从江洛贯经开区等园区,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鼓励全州大健康医药相关企业入驻,逐步打造集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供-销”产业闭环,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抢抓国发〔2022〕2号、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桥头堡”文件等政策机遇,用好招商专班和“五图三库”,策划重点招商项目,梳理重点目标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精深加工等后端产业项目落地。今年以来,共有5家企业到我州投资建厂。
四是精准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用好政策“工具箱”,全面梳理省、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推进各类政策措施有效兑现落实。打出服务“组合拳”,加大对大健康医药产业的运行监测,精准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加强对企业的调研走访,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度,按照一般问题现场解决、突出问题书面协调、重点问题专题会议研究的三级问题解决机制,针对施策、精准服务,推动问题快速有效解决。加大向上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资金难题。上半年,帮助指导6户企业申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金额约4000万元,目前正在审批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