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东南州依托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优势,以“扩存量、引增量、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抓手,着力推动民族特色食品产业朝精深加工发展,产业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着力提高茶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助力打好全州工业发展突围战。2023年,全州纳入监测茶叶加工企业71户,完成总产值4.24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12户规上企业总产值1.82亿元,同比下降17.6%。
(一)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服务指导。一是印发《黔东南州6个100万提升工程茶产业行动方案(2023-2025年)》、《黔东南州2023年农作物测产工作方案》,着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抓好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全州累计开展茶产业基础性服务单位52个204人,服务覆盖全州112个经营主体(自然村),“揭榜挂帅”榜单11个,共89人参与揭榜。2024年省科技厅继续选派194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我州,其中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林开勤、密孝增副研究员,省林业科学院郭少海研究员、州农科院吴元华正高级农艺师等10余名茶产业相关领域专家,继续加强我州茶产业人才和智力支持,目前已完成省级科技特派员协议签订并全部到岗服务。
(二)及时组织采工,保障茶青下树。一是及时指导企业线上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台,发布招录采茶用工信息,大力招聘采茶工。线下组织本地就近农村剩余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参与春茶采摘,促进农民增收。二是采取开通临时专线等方式,按需按量组织各乡镇组建茶青采摘队伍,确保茶青采摘人力保障。三是鼓励茶企为采茶工购买短期意外险、采取茶企包车接送和包餐等方式,为采工提供保障,增强采工积极性。四是夏秋茶生产期间,指导企业以机采为主,手采为辅,提高夏秋茶利用率。
(三)积极争资争项,加大服务力度。一是科技项目支持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州内企业、高校开展茶产业发展科技项目,近年来《黔东南州传统茶园提质增效改造关键技术》《苗药助眠茶枕的研制与推广运用》《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示范》等3项科技项目,立项资金29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改造低产茶园,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种植及夏秋茶叶产品的开发。2024年将夏秋茶叶多年藏茶技术研究列入州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启动项目申报工作。二是积极推广“茶叶种植e贷”、“乡村振兴贷”。指导相关产茶县通过对接各企业贷款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春茶生产融资问题。如黎平工行支行推出“茶叶种植e贷”,为10家茶产业企业、个体户提供了1300余万元贷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