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着力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在岑巩、黎平、黄平、施秉、台江、从江洛贯等园区和凯里酸汤产业园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各个施策”推动“七大”特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做亮酸汤产业。推进酸汤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发展,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品牌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原料种植、生产加工、销售、餐饮等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酸汤产业体系。重点支持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亮欢寨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贵州千里苗疆开发有限公司、丹寨县俊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产品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技术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以玉梦、亮欢寨等为龙头企业带动酸汤品牌快速发展。
二是做强茶叶制品产业。优化茶叶制品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良种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促进效益最大化。提高茶叶精加工水平,提升茶叶质量和等级,重点培育“雷公山绿茶”“黎平红茶”区域品牌,打造有较大影响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茶叶品牌,延伸产业链发展。扶持贵州雷公山银球茶叶有限公司、贵州省黎平雀舌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银球”品牌培育。
三是做优粮油制品产业。整合优化食用植物油加工、粮食加工企业,围绕茶籽油、菜籽油、优质米等产品,鼓励企业开发粮油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粮油加工的质量和效益。加大对贵州乔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黎平县裕丰米业有限公司、贵州省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扶持。
四是做精肉制品产业。进一步抓好优质原料养殖和饲养基地建设,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规模化。重点发展三穗鸭、牛肉、鱼肉、从江香猪等,加强肉制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品种种类,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名优传统肉食品的挖掘,推动传统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把营养、绿色、生态相结合,培育和发展一批在省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品牌。支持千里山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从江粤黔香猪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扶持力度。
五是做大蓝莓制品产业。鼓励发展蓝莓精深加工业,引进和改良现有企业加工工艺,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创新自主品牌。支持和推进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蓝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技改升级。
六是做好食用菌制品产业。推动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管理为一体的食用菌全产业链核心基地。鼓励企业开发食用菌制品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支持黄平县远宏生物公司、剑河县绿丰实业有限公司扩大生产。
七是做专天然饮用水产业。加强对优质山泉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山泉水资源特色,规范发展特殊用途饮料和桶装饮用水,支持山泉水企业生产规模化。进一步优化天然饮用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提升澳尔华、黔之源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