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黔东南“出实招”加快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23日 09:47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黔东南州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平台、主阵地,持续推动优势资源、要素、企业、产业向园区集中。按照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行业领军企业、一条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思路,实施园区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行动。1-6月,全州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35%,高于全州工业总产值增速11.05个百分点,其中10个园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

在首位产业谋划上“出实招”,全面提升园区“源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着力推进工业园区首位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制定出台《黔东南州新型工业化工业园区首位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督导各工业园区认真谋划精选1个首位产业,明确2—3个潜力产业,提出可量化的目标和措施,突出园区核心主导产业的强力带动作用,围绕主导产业抓延链补链,围绕主导产业配置资源要素。力争到2023年,全州工业园区首位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达40%以上。用好州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的2000万元奖励资金,激发园区活力,力争园区平均产出强度达200万元/亩。创新开展合作建园,通过“错位式”发展和“飞地园区”建设模式,带动工业产业做大做优。持续推动园区产业聚集、做大产业集群,促进园区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园区,全力实现园区首位产业发展三年倍增目标。

在园区设施配套上“出实招”,全面提升园区“硬实力”。一是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合理确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总体布局、规模以及有关配套设施。紧紧围绕产业特性、行业特点、企业特征进行规划建设,突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用性。完善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满足入驻企业生产经营基本需要。二是加快完善园区环保设施,优化产业园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在各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投运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园区其他相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产城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布局建设与园区相配套的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以上,其中黔东南高新区(含炉碧)、台江工业园区实现“九通一平”,累计建成道路359.79千米,供水管网429.11千米,排水管网622.15千米,污水处理设施19个(日处理能力7.125万吨),渣场4个(库容163万立方米),标准厂房174.66万㎡,园区生产、生活性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在园区体制改革上“出实招”全面提升园区“软实力”一是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以“去行政化”为方向,借鉴发达地区的管理模式,尽可能减少园区的管理层级和环节,优化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推行扁平化管理。推进园区资产经营公司组建、制定园区财政管理体制、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干部人事管理和培养制度以及制定需下放到县市的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等工作。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简政放权、简化办事流程”的要求,推进园区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全面落实委托授权制、项目落户“绿色通道”制、全程代办机制、“并联”审批制和重大项目跟踪督办制等制度,切实提高服务园区企业和项目的质量和效率。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改革,不断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精干高效、配齐配强的原则,进一步畅通干部在县市与园区、州级与园区间提拔、调入、调出通道,厚植园区干部队伍。同时,加大园区人才引进培养,选聘懂产业规划、懂企业管理、懂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把园区建设成为人才高地。加快完善园区目标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逐步实现薪酬管理由“铁工资”向“活薪酬”转变。四是加快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结合工业园区“十四五”期间首位产业谋划研究,在制定全州园区区域评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全州工业园区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各项工作,确保评估成果得以全面运用,便利项目落地和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年报

版权所有:黔东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ICP备案号:黔ICP备19012470号   办公地址:贵州省凯里市北京东路21号

主办:黔东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5226000005    公安备案号:52260102556258   联系方式:0855-8226951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