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已查明中药资源共2831种,是全省和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被誉为“天然药库”。黔东南州又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具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的民族民间医疗优势,具初步调查,有常用苗药900余种,常用侗药750余种。目前,全州中药材种植合作社404个,产地加工基地(点)35个,生产加工企业16家,其中规上企业6家,主要产品有益肺止咳胶囊、隔山消积颗粒、龋齿宁含片、复方丹参片等。
全州苗侗医药属典型“大资源、小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特别是疫情时期彰显出传统中医药诸多优势,苗药、侗药开发价值日益凸显,我州正在奋力挖掘培育民族医药,多措并举推动苗侗医药产业发展。
一是抓谋划推进。成立州政府分管领导领衔的健康医药专班,加强对苗侗医药为主导的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制定了《黔东南州健康医药制造业三年倍增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目前谋划编制三年倍增储备项目32个,总投资48亿元,后期将强化项目引进落地,为确保民族医药制造业稳步实现三年倍增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抓要素保障。通过申报省工业基金、专项资金等方式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不足问题,2021年组织医药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7个,申请资金2900万元。依托领导挂帮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及工业企业(项目)大服务、大走访专项行动,积极协调解决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血浆站设置等企业(项目)困难问题。
三是抓产业集聚。积极争取丹寨县昌吴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从江县贵州兴创大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施秉县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黎平县贵州颐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列入省“定制药园”示范单位。依托省“定制药园”示范企业带动作用,推动苗侗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加快建设凯里经济开发区医药产业园、施秉医药产业园、丹寨医药产业园和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医药产业园建设,打造民族医药产业集群。
四是抓产销对接。组织贵州苗里医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苗泰健康产业(贵州)有限公司、贵州郎佑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盛世泰合医药公司、贵州奥特药业公司等多家医药企业参加5月中旬在上海举办的第84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发放宣传推介手册1000多份,对接企业 100余家。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展销会、药交会等大型活动,充分宣传我州健康医药产业,较好地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寻求合作机遇以及拓展销售渠道,助推企业发展壮大。